!
其勿忘此日愧悔之心,益矢靖共,力图报称。仍不得意存疑畏,稍涉推诿,以副厚望。
从此之后,骄傲自负的恭亲王,明白了自己的真正身份,知道自己不过是这个王朝的总管。慈禧太后与恭亲王,在朝政用人行政上,发生了彻底的改变。
美国史学家马士,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说:
事实上,政变之初,两个当权者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,在谨慎地互相监视着,因为母后皇太后慈安已经绝不想主张她的权威。
慈禧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,行将展示她伟大的执政才能。但是,她是一个女人,而且没有多少经验,所以,她需要只有她的丈夫之弟才能给予她的那种帮助。
恭亲王清楚地知道,他能够统治这个帝国,并且已经领会到了一个男人的一切优越性。不过,他不是摄政者,最后的决策权不在他的手里。
因此,这两个人在一起工作,最初是在准平等的基础之上,到后来,当亲王认识到他在国家中的地位之时,他才像主妇和管家一样了。
免除了议政王头衔的恭亲王,重新开始工作。人们发现,他明显地小心翼翼了,神态、表情更加谨慎,对两宫太后更加趋奉恭敬,真正判若两人。
史官记述恭王:近来事无巨细,愈加寅畏小心,深自敛抑。
在恭亲王的主持下,咸丰皇帝的灵柩,顺利地安奉在定陵。
两宫皇太后厚赏所有有功人员,恭亲王功居首位。
这一次,恭王变得聪明多了,上书皇太后,以盈满为惧,再三再四固辞,不接受任何封赏。不仅如此,还特地提出:长女封为固伦公主,是宠异逾分,不合符祖制,令人夙夜难安,特地请求收回成命。
慈禧太后很高兴,表示体念他的诚意,下旨收回成命,撤去其长女固伦公主封号,改封为荣寿公主。
正在前线督战的曾国藩,惊奇地发现军机处所寄廷谕之中,没有”议政王”三个字的称谓。这位熟悉政局的大臣,立即知道他的靠山恭亲王出了问题:亲王都难以保全,更何况他这样的汉人?他立即修书一封给他四弟曾国荃,让他以身体未痊为由,辞谢征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