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把自己当作了百年前那个日不过帝国,跑到京城提出“以主权换治权”,图延续对香江的管治,结果碰了一头的包。黔驴技穷之下,打算利用香江市民的恐慌情绪来挟持民意,不过刘双禧知道港英政府还是吞下了自己种出的苦果,最后靠一套联系汇率制度来稳定港币。
这个制度虽然保持了港币的长期稳定,但它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,首先来说就是国际收支不能透过汇率调整,由于实行联系汇率,港元兑其他货币的升值还是贬值完全受制于美元兑该货币的汇率。然而,香江与美国的经济环境不尽相同,若果香江面对竞争对手的货币贬值,或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等海外或本地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时,不能透过汇率贬值去适应环境的变化,因而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。
其次就是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,香江的利率将跟随美国利率的步伐同升同跌,在联汇制度的机制下,事实上香江亦不能独立控制利率。如果香江减息,资金会外流,令港元出现下调压力。这时自动调节机制运作,发钞银行收紧货币供应量,慢慢使利率回升。简言之,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便要把利率也一同“联系”了,所以香江不可能有独立针对性的货币政策,削弱了香江政府对经济周期的整治和调节能力。
该制度还存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问题,在联系汇率及其他固定汇率制度之下,通货膨胀会在国际间传开,称为输入性通货膨胀(输入通胀),而香江相对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很小,很容易受到美国方面的政策影响。
还有的问题就是内部和外部目标冲突,有些情况下,外部目标(国际收支平衡)与内部目标(整治失业和通胀)会因为联系汇率而相冲突,政府便面对一个两难局面。
总之联系汇率制度自施行以来,相关讨论甚至质疑之声一直没有休止,尤其在当经济或财政出现问题时。香江社会上提出了修改现行汇率、与其他货币挂钩、与人民币挂钩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甚至自由浮动的多种方案。刘双禧即使现在有心把这种制度的弊病指出来,最终也是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,莫不过在港英政府背后敲敲黑棍。
其实像是他这种英资和华资的竞争,绝对不是第一例,也不会是最后一例。从77年邓公复出以后,陆续发生了李超人收购和记黄埔、船王收购九龙仓、及置地收购电话公司及香江电灯等多起案例。种种争端的产生还是源自政治风向的不确定,香江投资者在这场风波中惶惶不可终日,直至签署《中英联合声明》后市场才相对稳定下来。
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情,并不是刘双禧所关注的,他对香江来说只是个过客,这个城市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跳板,至于公司的筹建,有曾小贤的帮忙很快有了结果。忙完这一切后,刘双禧提议老妈朱文华到香江北岸鹏城看看,并且告诉她那里才是自家集团发展腾飞的地方。
(继续带病更新,感谢大家支持,求推荐收藏等等等等,你懂的)
;